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恐怖将映 万和证券分析称,猪周期下CPI仍然可控。根据对CPI增速的测算和对猪周期的分析,到2023年2月之前猪价处于上涨通道内。国家9月份即开始投放政府猪肉储备,反映了国家稳物价的政策导向,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仍能控制在3%以下。。
消费第一城又易主了。
最新出炉的上半年数据显示,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00.37亿元,同比增长4.5%,而上海为8260.41亿元,同比增长1.7%。
这意味着,重庆以约40亿元的优势,拿下上半年的城市“消费冠军”。
这是一场你来我往的拉锯战,今年1—2月,重庆首次登顶消费第一城,不过5月上海凭借单月7.5%的增速短暂反超;但6月重庆强势发力,最终以微弱优势锁定半场胜局。
图/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能拿下桂冠,重庆做对了什么?
这场逆袭的背后,藏着一座城市对自身基因的极致挖掘。
被长江、嘉陵江切割,被群山环抱的特殊地貌,没有成为发展阻碍,反而被打造成“8D魔幻”城市的独特标签。
利用这一特色,重庆打造出“江崖街洞天”(江岸、步道、后街、洞穴、天台)的多样态消费空间体系,全市建成的286处“山城步道+特色街区+滨江经济带”消费空间,把爬坡上坎的日常变成了独一份的商业体验——上一秒还在沿着悬崖步道散步,下一秒转角遇见一家藏在防空洞里的火锅店。
这些新场景带动沿线商铺租金上涨15%~20%,证明特色化远比同质化更有生命力。当城市肌理本身成为可体验、可传播的消费符号,重庆便握住了流量时代的入场券。
消费的爆发从来不是偶然,背后离不开政策助力。
重庆今年打出促消费组合拳,3C数码类产品首次纳入补贴范围,有效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快速增长。截至6月底,全市家电、手机数码累计涉补交易326.82万单,共涉及补贴资金17.01亿元。
更关键的是,重庆致力于打造“全域全季消费潮”。4至6月700多场消费活动拉动70亿元直接销售,说明消费市场需要的不只是单次刺激,而是持续的热度营造。
重庆用密集的活动频次,让消费热情始终保持在高位,既激活整体氛围,又贴合新消费趋势,让政策红利产生了乘数效应。
作为中西部唯一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重庆消费爆发还来自持续增长的人气。
这座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,拥有3000多万人口,这构成了消费稳定增长的底盘。
同时,这座网红城市凭借独特的山水颜值、城市景观、美食文化,吸引各方宾客纷至沓来,形成消费增长的巨大增量。
上半年重庆共接待国内游客2.35亿人次、同比增长8.6%,实现国内游客花费2507亿元、同比增长11.9%;接待入境游客92.3万人次、同比增长高达77.2%。
用实招宠粉,重庆在全国率先实施“魅力重庆”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,11787架无人机新创吉尼斯世界纪录,现场观演人数累计超过400万人。
同时,重庆努力推进首发经济,以首店、首发来打造在消费版图中的竞争力。近三年来,重庆累计举办各类首发首秀活动120余场,集聚落地品牌首店892个。商业品牌用脚投票,背后是对重庆消费前景的认可。
重庆的实践证明,把地方特色转化为消费动能,用精准政策激活市场活力,就能在消费赛道上跑出加速度。
从全国视角看,重庆的消费逆袭也是内需回暖的缩影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.0%,比一季度加快0.4个百分点。
这场消费第一城的拉锯战还在继续,重庆和上海的你追我赶,本质上是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的生动写照。无论全年终局如何,城市探索消费创新的故事,都将继续书写下去。
(“三里河”工作室)
【编辑:张令旗】